司马懿没想到陆逊能够活下来,更加没想到太史慈等人誓师降袁,
更加更加没有想到,袁熙为孙权丧,竟然使吴国大乱,
所有将领都忐忑不安,疑窦丛生,人心惶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这个时候,假若他畏缩不前,拒绝迎敌,说不定会激起叛乱。
可是,要西进迎敌,最大的问题就是淮南。
所有的情况都表明,淮南荀彧、鲁肃,已经准备妥当,随时会过江作战。
他们在等待时机。
司马懿从一开始打的算盘就是合刘备、袁氏,三分东吴。
自己干掉孙匡,占据丹阳、吴郡,
诸葛亮占据会稽庐陵;袁兵夺取九江、彭泽。
以后找到机会他再慢慢展,所以,南线和西线的战斗他基本不管。
他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淮南兵的身上。
可是此刻的形势,自己阴谋暴露,
如果不迎敌辟谣,势必会遭到吕范、凌统等人的反扑。
得不偿失。
司马懿权衡了利弊,决定迎敌。
同时让孙匡下诏辟谣。
称袁熙是造谣污蔑,而太史慈等人纯属无耻投敌,捏造事实。
东吴诸将在半信半疑的时候,心生疑点,
为何司马懿在主公危在旦夕的一刻,撤兵东来。
为何他不与袁兵直接交锋?
这种情形下,司马懿没选择,迎敌!!
司马懿有他的打算,他集中了孙氏三代人经营的总共五千条战船,把家底都搭上去。
搞了一支庞大无敌的舰队。
准备在水上迅消灭或击退袁军主力。
然后回师,横行大江,切断荀彧归路,
彻底消灭淮南军,或许可以乘机占领淮南也说不定。
为此司马懿做了严密而谨慎的布防。
董袭、虞犯、周舫、凌统随军出征。
朱然、孙恒帅战船五百,在长江从虎林至丹徒一线千里之地,
布下三百处烽火台,战船每日往来巡弋,
一有敌情,立即点起狼烟报警。
吕范、全琮驻守吴郡。
桓阶、朱治、孙辅、孙皎、杜袭驻守石头城;
程昱、吕虔、孙贲驻守京口。
每一部兵力五万。
想要用这些东吴名将把淮南军彻底的拖死,
为自己在水路打败袁兵争取宝贵时间。
众人见司马懿出兵迎敌,疑心稍稍减弱。
吕蒙、太史慈,已经帅兵在三百里外的新都水域下了水寨,
派兵佯攻芜湖,诱使司马懿来攻。
两人完全没有想到能够获得袁熙如此大的信任,
不但让指挥原班人马,而且把‘航空母舰’拨派来使用。
有了这种巨舰,对打败司马懿更加有信心了。
司马懿两日后整军出,三日后和吕蒙军相隔百里立下水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