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朱元璋这个人,有功,也有功,其功过真难以言表。
“在我看来,功则是再造华夏,建立汉王朝,驱逐鞑虏,其过,当时居然将孟子牌位搬出孔庙,便是不认同“民为重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
的治国至理。厉行一君独治,罢宰相,视同仆人,设百官,视同仇寇,说打就打,要杀便杀。”
“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视同朱姓一家之私产,来养大明万计之藩王,苦大明千万之百姓,留大明灭国之患,分人为三六九等,定百姓之祖籍,致大明之后人才调零,灭大明思想之文化,这些事,我早已经知晓。”
“但我如今只能慢慢改变一些,若是渡过洪武二十五继位,之后再大改,再大兴变法一事。”
“率军出征倭国,复仇为一,占地为二,其重为削弱淮西武将一派。”
朱标说完,点燃一根烟,完全不顾身边大惊失色的楚婉依。
“大明王朝1566,相信你也看过吧,其中海瑞大骂嘉靖,你也知道吧。”
“还有一件事,你可能不知道,青田刘基,还留下了一封书信,只不过这事还要洪武二十五年之后才暴露。”
朱标想到了历史上的刘基,也是挺无辜的,对于他的死也是有着好几种猜测,有人说是被胡惟庸害死的。
还有人说是皇上要他死,当然还有一种猜测就是刘基自杀而死。
此人助朱元璋争取天下一统,而只得诚意伯一爵,一身清贫,至死还不得安休,被淮西一派庆祝嘲讽。
而如今淮西一派仍然势大,其淮西二十四武将皆为安徽省人,这还不可怕吗。
究竟这天下武将只能为安徽省人乎,所谓一家独大其害其大其重。
在胡惟庸案时,朱元璋就收缴了所有的免死铁券。
听着朱标的诉说,楚婉依心里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淮西一派,来到倭国征战,只为削弱他们,这也太无情了吧。
但楚婉依心知,在朱标这个位置上就不能不无情,否则控制不了武将,就会天下大乱,百姓们遭受战火之苦,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将会再次混乱。
死一批人,总比死整个天下的黎民百姓要好。
现在,楚婉依有些明白了,为什么历史上朱元璋要大肆屠杀殆尽功臣,一是皇太子朱标身死,而是选择了朱允炆继位,害怕他坐不稳皇位,也是因为他跟淮西一派没什么关系。
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吕氏,若是他是常氏所生,继位也不会不安稳,至少有淮西一派的支持。
这次征战倭国,借助倭国的力量来消弱淮西一派,算是一种最好,也是对皇上和太子名声的保护。
果真,只要身处这其中,时时刻刻都要注意,一不注意可能就会身死道消,严重的还会连累家人。
楚婉依有些庆幸自己,她没有强大的背景,父亲也因为大哥勾结白莲花而入狱配工部。
虽然说是修建工程,至少还不会死,妹妹楚婉婷也被安排进了大明医学院,以后有了一份保障。
而她生了一个女儿,并不是儿子,在皇位之争方面,是完全没有机会和想法的。
所以朱元璋对她在这方面很是放心。
但,自进来这皇家,以后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,真正决定你的是皇帝,也只有皇帝才能决定你以后会死还是能活。
所以,之前为了得到这个决定权,楚婉依想劝朱标起兵造反。
“标哥,待打下了这倭国,我能不能先留在这里几年,我不想那么快回去了,万一他们对我动手怎么办,如此把命给他们,还不如自己掌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