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国华这哪里知道怎么回答,从口袋中掏出一包烟,抱着微笑,挨个的给大家上烟。
“好了,好了,都让开一下,这好好的人也得被你们给弄晕!”
曹大国将其他人给赶到一边去了,然后走到李国华身前,左看看右看看!
“师父!”
李国华被看的有点不好意思,还好有心理准备了。
“嗯,眼睛里清明了,而且比之前滑头多了,的确是好了!以前的事不记得就不记得了,以后就先跟着我!”
曹大国点了点头,笑着接过李国华递过来的香烟。
“是,师傅!”
李国华啥都不懂,跟着曹大国自然好。
第三小组一共6个人,组长曹大国,组员李国华,黄德明,王万成,韩文龙,田松林。
其中黄德明,王万成三十多岁的样子,已经结婚了,韩文龙,田松林和李国华一样,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。
另外就是曹大国,年龄最大,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。
别看他满脸的络腮胡子,一点都不像技术人员。但是他以前旧社会时候就是在纺织厂里干活,对外国的纺织机器很熟悉。
解放后,上级了解到情况,同样将他安排在纺织厂继续光热。曹大国学历不高,会的所有东西都是靠经验积累的,他这个组长应该也是他能达到的最高峰了。
这样的人领导的技术科第三小组,自然就很难去研究什么新产品,新工艺,新技术。
因为厂里现在懂机器的人不多,而曹大国经验丰富,王力就让他带领全组的人维护厂里的机器和日常生产,同时负责培训厂里的保全人员。
第三小组说是技术员,其实干的是保全(安装维护,保养及检修)的工作。
和几人熟悉了一下,曹大国让韩文龙带着李国华去后勤领物资。
来到后勤领了自己的个人用品,一支笔,一本笔记本,一双胶鞋,一副手套,好像每个月都能去领一副。还有一套夏季工作服,纺织厂啥都缺,那就是不会缺这玩意。
除了这些外,最后还给了李国华一叠饭票。
原来这个时候城里人,每个人都是有口粮定量的。乡下人戏称作定量户籍,现在还看不出来什么,等过上一年半载那就凸显的很重要了。
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型和行政级别,每个人的定量也不一样。比如技术类行政类的个人口粮定量就少一点,像轧钢厂那些出大力的工人,定量是最多的。
李国华每个月的口粮是每个月三十斤。可以将个人口粮挂在街道,通过粮本领取粮票。也可以挂在厂里,由厂里统一去粮食局支取粮食,最后分给各人食堂饭票。
之前李国华因为在厂里上班,而且厂里为了抓生产抢产量,想方设法的采购肉食激励工人,工厂食堂时不时的能见到油腥,所以就将个人定量挂在厂里了。
上次一次李国华受伤了,当月的口粮都还没领,这一次后勤的人索性一起补给他了。
回到办公室的时候,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了。听韩文龙说应该都去忙了,要么是机器出问题了,要么就是去巡视车间了。
李国华没事,就坐到自己的以前的工位上。看到桌子上的一堆纺织类的书籍,看来前身还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同志。
李国华随手拿起一本(纺织材料实验)翻看起来,里面一堆的繁体字,不过倒是不影响阅读。
“纺纱二车间机器又出了点毛病,文龙,国华,你们两个跟我走一趟!”
曹大国突然出现在门外,朝屋内喊道。
李国华一看到有事,连忙放下书,和韩文龙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。
纺织厂并不是单独织布的,其中还有原料,梳棉,纺纱,织布,印染加工等等一大堆功能车间。
各个车间涵盖面非常广,每个车间也是有很多精细工序分工。
三人来到出问题的纺纱二车间,李国华第一感觉就是好热,很湿热的那种。前面出问题的那台机器,旁边已经有好几个人在检查问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