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意思就是属于国家和政府的律所(地区不同,也许称呼有异,但性质一致),隶属于各个区县的司法行政部门(司法局),国办所的律师一般称作公职律师,他们拿政府工资,主要替政府部门、行政机关处理一些日常的法律事务,很少办理案件。偶尔办理案件,收取的代理费大部分需要上交行政主管部门,这类律师在目前律师群体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了。
另一类我们称作私人律师事务所,类似于私营企业。因其规模大小又可以分为个人律所、合伙制律所和公司制律所,不论形式如何,性质都是私营,自负盈亏。这类律所中的律师我们一般称作社会律师,收入完全靠自身业绩创收,勤于办理各类案件,提供各种法律服务,占目前律师群体的绝大多数。
顺带介绍一下还有一类,这类工作人员隶属于司法局,拿政府工资,主要工作部门是司法局下面的法律服务所,也叫司法所,同时还有一块牌子叫作人民调解委员会。他们平时主要从事人民调解工作,有时也代理一些普通、简单的民事案件,但他们不是律师,也不同于公职律师,因为他们没有律师资格证。行外人不明就里,也称他们律师。这一类工作人员我们叫作“法律服务工作者”
。
普通社会律师的薪酬一般是通过合同的形式与律所进行约定,大致分为提成制和月薪制(也有约定年薪制的,性质与月薪制类似)。
提成制一般没有底薪,也不存在固定工资,主要就是把自己创收的一部分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向律所缴纳,一般缴纳的比例是1o%—3o%不等,缴纳完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收入,充分体现了“多劳多得、少劳少得”
的原则。
如果干得好,能够晋升为合伙制律所的合伙人,或公司制律所的股东,还享有按照出资比例或约定分配红利的权利。因为风险与利益并存,所以一般选择提成制的都是相对成熟,有丰富经验和一定资源的律师。而这种利益分配制度也能够激励和鞭策新手律师的成长。
月薪制就是每月从律所领取固定工资,然后按照律所的安排和要求进行工作,当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奖惩,但相对于提成制来说总体风险不大,类似于在公司或其他企业上班。
这种利益分配制度多为新手律师所选择,相对安全、稳定。但从长远来看,易养成依赖性和惰性,消磨进取和拼搏意识,不利于律师成长。
因为地域差异,关于律师薪酬可能还有其他不同形式,笔者智拙,坐井观天,仅谈一家一域之言,还望各位看官见谅。
闲言少叙,书归正传。
蓬鹏律所是一家个人律所,在云城来说算是建立比较早的律所。有十来个专职律师,还有三个兼职律师(高校副教授以上,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的才可兼职)。在云城这样地处西南的县级市来说,应该算是一家大型律所了。
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,像我这样的新手律师也有,办公室的门外还挂着“吴诚律师办公室”
的牌子,很牛逼的样子。我坐在里面,抽着烟,喝着茶,那得意的劲头儿和外面的牌子一样牛逼。
第一天上班,抽烟、喝茶、电脑上斗地主、下象棋。
第二天上班,抽烟、喝茶、电脑上聊qq、聊微信。
第三天上班,抽烟、喝茶、电脑上看小说、逛商城。
第四天上班,抽烟、喝茶,不想再开电脑……
提成制律师的工作和时间安排,律所一般是不管的,因为挣钱完全靠自己。但是一个多星期下来,我有些慌了。没有业务。就接待了三个法律咨询的客户。
社会上行外的人大多认为,律师是个体面、高端的职业,咨询律师都是按小时甚至分钟收费的。
其实这是受了电视、电影的影响,是认识上的误区。也许在沿海达城市可能有这样的情况,但是电视、电影里表现出来毕竟有夸张的成分。
对于像云城这样的县级小城市来说,也许永远达不到那个程度。在云城,律师解答客户咨询是要收取服务费,但不是按小时,而是按次数。
记得当时应该是2o块钱一次吧,反正我一个多星期接待三次客户咨询,总共就赚了6o块钱。巨大的反差让原本满满的自信,被磨得像一张薄薄的白纸,能不能靠律师这个职业养活自己,谁也不知道。
现实啊!理想呢?我有些欲哭无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