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当一个十岁出头,且才刚完成从奴生子——从‘牧奴’到‘郎官’转变的少年,提出这等深刻的哲理时,刘荣只能说……
不愧是你啊!
长平烈侯!!!
花费了不小的力气,才将疯狂上扬的嘴角勉强压下,刘荣也总算是勉强维持住了一副淡定从容。
深吸一口气,故作随意的轻轻一摆手——示意卫青再次继续说下去。
便见卫青微微点下头,便自信满满道:“其实这一点,从整场战役的后续走向中,也大致能看出一二。”
“——事实上,无论太祖高皇帝是否身陷白登之围,那一战,我汉家的目标、目的都始终不曾变换。”
“即便太祖高皇帝陷围白登,我汉家最终,也还是将韩王信、代相陈豨,乃至于燕王卢绾等控制的边墙一代肃清。”
“更是接连收回马邑以北的雁门地区,上郡以北的云中郡等等。”
···
“这些,其实都表明那场战役,我汉家才是战略获胜的一方。”
“只是我汉家的胜果,都被那场白登之围所掩盖——甚至是完全掩盖!”
“世人皆只知汉匈平城一战,我汉家的太祖高皇帝陷围白登;”
“却不知那一战,我汉家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胜利。”
这一番话,卫青倒是难得没有再语出惊人,而是和主流观念保持了一致。
或许听起来挺扯淡的。
汉匈平城战役?
赢了?
嘿!
赢麻了是吧?
——特么皇帝都让人给包围了,差点就‘开国又殉国’了,还好意思说自己赢?
关中子弟:北军精锐,在白登山冻死冻伤冻残数千人,编制都冻没了,还嬴?
脸都不要啦?
但事实上,从整场战役的进程,以及战前战后,汉匈双方的国境线、实际掌控区域的变化,就不难看出这一点。
——在平城战役前,马邑,是汉家毋庸置疑的最前线!
而且彼时的马邑,和如今的云中城一样——是从汉家的北境实际控制线孑然凸出,孤悬边境线外数百里的钉子!
韩王信‘迁都马邑’的请求,之所以能得到彼时的太祖高皇帝,以及长安朝堂的认可,就是因为马邑在当时的重要性,不亚于如今的云中城。
韩王信迁都马邑,以诸侯之身、以国都之重坐镇马邑,才使得汉家的北境线推到了马邑一线;
而在韩王信迁都马邑之前,自晋阳到马邑的数百里区域,其实都是汉家的名誉版图。
在地图上,汉家掌控如今的整个代国,并以马邑作为前线,以代都晋阳——或者说是彼时的韩都晋阳作为后方指挥部。
但实际上,汉家根本无力镇守马邑。
真要是打起仗来,马邑转瞬即失,楼烦顶多只能紧闭城门自保;
匈奴人的军队,很容易就能推进到代国腹地,甚至出现在晋阳城百里以内的范围。
至于马邑,以及马邑以北的武州塞——即如今的雁门郡,乃至于更北的云中,那更是想都别想。
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,韩王信‘迁都马邑以镇边关’的提议,才能得到长安朝堂的批准,且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猜疑。
因为这么做的利益,实在是太过于显而易见;
以至于都到了整个长安朝堂,都被‘达成对马邑一线的实际掌控’这一巨大利益蒙蔽了双眼,乃至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,愣是没人看出韩王信此举暗藏祸心。
战役之初,韩王信于马邑献降,听着确实是令人气愤不已;
韩王信倒戈相向,也确实让当时的汉北边关措手不及,为北方防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。
但从实际的战略得失来看,韩王信判汉降胡,临阵倒戈,更多的还是令人气愤,对汉家实际造成的打击,也主要集中在政治威望方面。
至于原因,也很好理解。
——汉家本来就几乎不曾掌控过马邑!
在韩王信迁都马邑之前,汉家的实际掌控区域,本就不包括马邑、楼烦,即赵长城一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