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丽的大明商人们想要承包一条铁道,高丽总督拒绝了。”
杨士奇说道。
朱高炽不置可否。
人的欲望无止境,利益的诉求,只会越来越多。
“大明工局反应的确慢了些,根据工民联合部的统计,在高丽的工人数量,大概有百万之众,而大明工局只有不到二十万的工人。”
“高丽的大明商行,与国内的模式不同,因为吸取了大明工局的优点,特别是重庆东南部的新吸收的百姓群体,这些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人们,他们对自家商行非常的忠心。”
还有一些话杨士奇没有说。
这些刚刚从苦难中走出来的百姓,比内地的百姓们更加的野蛮,简而言之,更加的无畏,无畏就不怕死,不怕死就比一般人能打。
任何事都有两面性。
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在野蛮其体魄面前毫无还手之力。
没有代差的装备下,野蛮可以打十个。
高丽有蒸汽机,虽然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为主,但其实已经有了初级工业的能力,商人们也不缺乏技术,比起琉球,渤尼等海外的商人,高丽因为独特的因素,那里的商人们已经成长为不可小觑的力量。
高丽有煤矿,有铁矿,有平原,有人口,多样化的地理环境,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社会,符合这样条件的地区,就能发展起来工业。
朱高炽盯着舆图。
事物的发展,随着大明带来的贸易频繁,重庆发生的事情,竟然撬动了高丽,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,恐怕那些大明商行也没有预料到这么远。
他们只是从利益出发,抢在大明工局前面,吸收了大批的不同的工人群体,随着大半年的变化,起到了意外的作用。
这些没有王化的大明百姓,成为了大明商行手里最忠心的打手,比起内地其他地方的百姓们,这些工人群体心里对朝廷还是有畏惧的。
有了畏惧就能服从朝廷的管理,没有畏惧就不服朝廷的管理。
“让赵安去高丽吧。”
朱高炽说道。
杨士奇愣了愣,这倒是个好主意,可是赵安是武将,如果让赵安担任高丽总督,打破了原有的用人制度,会不会造成新的危机呢,杨士奇有些犹豫。
“让赵安担任全罗都督。”
朱高炽知道杨士奇的担忧,直接说道。
杨士奇没有了意见。
高丽北部由高丽总督府压着,高丽南部由赵安镇着,双管齐下,朝廷很快就能稳定局势,让蠢蠢欲动的商人们安静下来。
总督是文官,都督是武官,这套制度在西部七省已经施行了多年,并没有什么问题。
“治理黄河长江,堵不如疏。”
朱高炽认为事情并没有彻底解决,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,杨士奇听得仔细,太子殿下常常有令人叹服的主意。
“法律的制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,大明立国五十载,工业化的发展也进入了第二十五个年头,在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的过程中,走上了正轨,犹如已经高速通行的火车。”
“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功,可是在社会巨大的变革下,以及大明的疆域和宗藩体系的扩张中,法律的条文已经落后社会的需求。”
其实大明律这些年来已经变化了不少,特别是关于财产等方面的保护,更有彻底取销国内奴隶制度,全面恢复人格平等种种。
但是近年来,大明遇到地方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,经过朱高炽的沉思与总结,其中法律的落后,也有很大的原因。
商人们没有安全感。
除了他们的野心之外,也有不安。
琉球人口稀少,倭国动乱,渤尼等海外之地文明程度太低,皆无法支撑起商人们的野心,唯独高丽不同,这里大有可为。
杨士奇赞同太子殿下的说法,特别是最近听取了京城已经家喻户晓的新学,从南洋归来的杨士奇,猛然发现大明的学问,新学已经成为了主流。
那么新学中,关乎宗藩体系的想法,也为杨士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。
不久后,在内阁的组织下,召集了许多的学者,甚至邀请了不少有名的讼师,以及许多的贤达,关于大明律的扩充,展开了规模巨大的商议。
刑部,都察院,大理寺三司法的加入,标志着此次大明律商议的重要性。
其中,有人提议减少遗产税,把最高百分之四十五,降低到百分之二十,征收标准也大大提高,增加了整整三倍,最后被朱高炽亲自出面,强硬的拒绝。
原本可以指示别人出声,但是朱高炽没有这么做,他要用自己的态度告诉一些人,某些红线绝对不会动摇。
不控制资本,最后就是被资本控制。
那么百年后,朱高炽很肯定,自己打造的一切,很快会被资本占据并主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