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每笔巨大的遗产税,让朝廷不愿意放手,于是与民争利的口号,成为了商人们对朝廷的印象,也经常以此攻讦朝廷,不少百姓听到了商人们的说法,觉得商人们说的有道理。
每年的遗产税,通过朝廷支付给大明工局、学校、各组织,通过社会的流动,推动了社会的发展,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思想指导中,为工民联合部保障每个工民的工作待遇提供了部分的支持。
又杜绝了一个商人,通过世袭继承积累,占据绝对大份额的社会资源。除非是卖掉商行,才会一次性征收遗产税,又让商行保持了竞争力。
处处是约束,处处又是商机。
矛盾的社会。
袁容乘坐在火车上,火车在长江铁道桥上行驶,可以看到桥下的江面。
江面千帆。
货船、客船、渔船、粮船、沙船。水道巡检船。
四十余岁的袁容,哪怕见惯了这样的景象,仍然觉得很神奇,他还记得二十岁的时候,与十八岁的朱玉英成婚,那时候的京城可不是这样。
包括北平也是如此,自己十几岁就去了北平。
时间过得真快啊。
袁容忍不住感叹,社会变化的太快了。
五年一小变,十年一大变,仿佛隔世一般,犹还记得少年时,朱高炽在北平举办的子弟出游,少年少女们第一次乘坐铁道马车出游。
来到了上海县,与随行的人员们搭上去往高丽的轮船,先抵达了汉城。
汉城国王接待了袁容。
大明的驸马爷。
“朝廷并不支持国王收回高丽南部。”
袁容拒绝了高丽国王的请求,认真的解释道:“高丽南部地区,地方上的矛盾很深。”
李芳果皱起了眉头。
能活就是本事。
弟弟再也能力,可是他死了,他死了就失败了。
李芳果想要收回高丽南部。
国内都在痛骂李芳远,认为是李芳远导致了今天高丽的地步,失败者肯定承担责任,李芳果不希望这样,作为高丽国王,至少自己死前能收回高丽南部。
否则当自己死后,高丽很难再收回高丽南部了。
袁容笑道:“高丽南部的乱民们虽然得到了惩罚,并且被驱逐出高丽,可是流民不代表不会继续作乱,如果矛盾继续加深,新的乱民还是诞生,并且规模可能更大。”
“李芳远此人能力还是不错的,他都压不住,现在他不在了,当高丽地区再一次爆发乱民,我相信高丽内部并无人可平。”
李芳果安静的听着袁容。
说来说去,无非是上国不愿意高丽统一而已,李芳果知道多说无用,也就不愿意得罪袁容,看上国准备如何安排高丽南部。
();() 袁容知道李芳果的个性,是一个懂进退的人。
懂进退好啊。
大明怕的不是讲道理,怕的是那些不讲道理的蛮人。
只要能讲道理,大明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拿到最大的利益,而那些无法沟通的野蛮人,却只能靠拳头说话,反而成本很高。
当年的李芳果能讲道理,所以大明这些年来,不光收复了安平都司和咸镜都司,还与高丽共管了黄海道,又通过在高丽北部的布局,把大量的流民引去了高丽南部。
最后通过矛盾,引爆了高丽南部地区,让“不讲道理”
的高丽南王彻底失败,最后回到了与大明讲道理的局势,让大明占尽了利益。
至于高丽百姓们的困苦和流离失所,并不是大明朝廷追求的,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。
难道高丽自己不能发展起来,高丽的小朝廷让自己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,却要把责任推到大明身上吗?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。
所以袁容理直气壮的说道:“为了保持高丽南部地区的稳定和安宁,大明作为宗主国,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高丽的百姓们着想。”
“因此制定了几条的规则,首先是财产受到保护,任何人在高丽的资产与财富,不可受到打压和控制,这是不文明的。”
“其次是商贸,商贸能为百姓们增加经济发展,所以高丽不能禁止商贸,反而还要鼓励商贸,大明允许高丽商人们去大明贸易,高丽也要支持大明商人们到高丽做生意,互惠互利,共同开放。”
“最后,无论是大明还是高丽,都要保护百姓们的生命权,考虑高丽的不稳定,所以高丽应该认可大明商人们在高丽成立的护厂队,不能禁止和打压。”
听完袁容的要求,李芳果就不愿意再谈了。
高丽的商人们,有能力去大明做生意吗?高丽还有自己的商人吗?高丽的小作坊基本上破产了,高丽的工厂都是大明人开办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