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在阿拉伯的位,相当于我们中国孔子。”
“圣贤啊。”
学者们感叹道。
学者们犹如进入了宝藏的乐园,越是这般,学者们极力的告诉朱高煦,要求朱高煦保护这座城池,否则就是文明的罪人。
这样的帽子,朱高煦可戴不起。
只能下令明军士兵们,约束土兵,遵守大明的规矩。
朱能张辅等人也笑的合不拢嘴。
整个中原西亚的财富,都被帖木儿搬到了撒马尔罕都城,堆积了诸多的财宝和盔甲,更有许多的粮食,解决了大军积蓄的粮草问题。
财宝可以分一部分给领们,甚至包括部分的盔甲,但是粮食不行,粮食必须归大明。
既然如此。
领们要求肃清城内的反抗势力,明军也只能答应。
不过明军在各个街头,以当文字和大明文字写了告示,告示中说明军吊民伐罪,对百姓秋毫不犯,要求各部土兵,也遵守大明军令。
最后。
明军在指定的区,设立了保护区,任何受到威胁的百姓,都可以去保护区避难,寻求大明士兵的保护。
阿拉伯最伟大的圣贤。
如此崇拜中国的知识,而蒙古大军又带去了宋朝大量的知识和技术。
无数的中华宝典被寻找了出来,包括各国的书籍,学者们每日的工作就是寻找和保护这些书籍和文物,乃至和当的学者们交流。
后世有人说蒙古国最重视工匠,因为凡是工匠,蒙古士兵就不会屠杀,会成为他们的奴隶集中管理起来,所以蒙古国文明和科技十分的达。
这样的逻辑,可谓是让人感叹。
总之。
各国的工匠们,第一时间被送去了大明,他们的自由,将会在大明的都城得到正式下。
一车一车的书籍和文物,由受到大明士兵们保护的百姓参与,和大明的民夫们一起运回大明,反倒是金银珠宝这些留在了当。
比起路途上的消耗,现在有限的运力,主要用来保护文明。
西征军的捷报,源源不断的传回国内。
从哈实哈儿区开始。
阿拉伯是世界的中转站,上百年的文化运动,收容了全世界的书籍。
异国他乡的人们,还有工匠和学者们,走在陌生的土上,内心忐忑,如果不是明军的和善,他们会更加的恐惧。
大明的学者,一路上安抚他们,并与其他的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。
“这是来自印度区的数字,一种记载方式。”
“啊,印度数字。”
中国的学者并不陌生。
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,由阿拉伯传入西方,西方以为是阿拉伯的,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,成为世界通用的称谓。
如此巨大的错误,因为西方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,仍然没有改正过来,可见话语权的重要性。
“我的老家啊,是马什哈德,后来被帖木儿征服,此人大开杀戒,我和一些人也成为了奴隶。”
一名学者落寞的说道。
他的家乡早已经被毁灭。
如果不是明军的解救,当他死亡后,他的学识也就消失了吧。
“你放心,我们大明最重视读书人,这是真的。”
见对方不相信,大明学者努力的保证说道:“你去了我们大明就知道了。”
大明的民夫,和撒马尔罕都城的百姓,辛苦的文明财富回国。
学者和工匠们得到最妥善的优待。
随行的还有大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