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了询问,他们得知此已经离撒马尔罕城不远了,大概还有上百里路。
上百里路。
杨忠内心苦笑。
一行人在陌生的土上,靠着大明的旗帜,以及帖木儿汗的名头,倒也算是有惊无险,还在阿姆河一带,遇到了尼古苔里和赫匝来两个部落。
这两个部落先后皆自称救过帖木儿一命。
“帖木儿受过伤,是个跛子,所以人们称他为帖木儿忽。”
“帖木儿脑袋很大。”
“从小就是严肃的人,不喜欢欢乐,讨厌矫饰的人,喜欢直接,不学无术,却又喜欢和读书人打交道。”
“他小时候家里很穷,还因为偷羊被人打伤,差点让他的手残废了。”
“他能顺利的长大,并不容。”
和部落的人们交流后,杨忠不得不感慨,先民所言:故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。
可谓是这些枭雄的写照。
虽然不赞成帖木儿的屠戮之道,可能有如此的成就,却也无法忽视此人从小的经历,岂不是和圣人一样的人物。
不同的是圣人有命加身。
却不像帖木儿遭受了身体的伤残。
终于。
洪武三十五年春。
杨忠一行人抵达了帖木儿帝国的都城。
此时。
他们才得知,帖木儿和他的儿子们,正在极西的方与敌人作战,都城的官员把他们留了下来,并且派人去通知大汗。
一来一去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。
在这段时间里,杨忠和许多人关系不错,并且能随口说一些当的话。
如此的才能,获得了人们的称赞。
帖木儿让人带回的口信,送大明的使团去他那里。
于是杨忠和都城的人告别。
在士兵们的护送下,一路万里之遥。
越往西走。
杨忠脸上的神情,逐渐的慎重起来。
千里无人烟,万里无鸡鸣。
白骨露于野。
一座座城池化为了残垣断壁,没有人收拾后事,士兵们不敢靠近,害怕染上疾病,催促使团不要逗留,赶紧离开。
越是繁华的区,被摧毁的越严重,彻底失去了生机。
反倒是那些贫瘠的区,竟然保留了一些元气,看得见人们在重恢复生产,以养活自己。
他们现了大明的旗帜无动于衷。
看到帖木儿士兵的旗帜,也面不改色,不躲也不上前。
生死已经不能影响他们的心情。
他们开始了一种精神上的麻木,这片土上,极度的痛苦,让百姓们选择追求极度的心里安慰,原本有的一种社会模式,突然间大为兴盛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