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客人们下来了后,便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。
摄影组导演喊道,“拍摄开始,三机同拍。不要浪费每一个镜头。我要拍出最好的纪录片。”
得到了命令,八人的摄影组马上忙了起来。
一台摄影机两个人,总指挥一个人,就是导演。
还有一个总指挥助理。
三台摄像机,对准了眼前的人,眼前的景。
眼前的苗族同胞开始有次序的列队,一共分成了四队。
两边的是队伍的前面部分为吹着芦苼的男性。
他们身衣蓝色长袍,头戴尖顶斗笠。
后面是年龄较长的阿姨、大婶,她们满身银饰,头上还戴有一朵鲜花及一些小鸟样的银饰。
走在最中间的两队前面十二排由清一色的妙龄少女构成,她们身材高挑、颜值俊俏,化了浓妆,全身银饰,头上还戴有高高的牛角银冠。
她们的手里都拿着牛角酒具,里面盛有清香扑鼻的自酿米酒。
后面部份则为一些年龄稍大的苗家妇女列队构成。
十二道拦门酒的最前面,其实还有一位仙风道骨、长须飘飘的长者,他是寨子里最为德高望重的长老。
在他的前面有一张木桌,桌上整齐的放有一排酒碗。
只见他抱着酒缸,对着那一排的酒碗全部斟满。
然后双手举起酒碗为每一位来宾敬酒。
李幼兵走在最前面,他的后面是马一丽,马一丽与闻章是并肩上去的。
闻章不善喝酒,但被现场气氛及长者真诚的笑容感动,接过酒碗一饮而尽。喝完高喊,“好酒!”
就差再喊一声,“再来一碗!”
闻章的后面是他们的助手,再就是摄影组的人。
那些摄影师都没有放过,轮流着拍,轮流着喝酒。
苗族拦门酒,往往因人制宜,因地制宜,因客制宜,因事制宜。
最少设一道,“一道能通天”
。
通常设三道,三三得九,记住“三苗”
“九黎”
的“乡愁”
。
比较讲究九道拦门酒,九九八十一寨暨九黎部族,不忘苗裔之“根”
。
遇到盛大喜事节气和来多而贵的客人,要举行特殊盛大迎客形式的十二道拦门酒,展示苗家最高最隆重的迎宾礼仪。
十二道拦门酒,又称拦寨酒或拦路酒,往往从入寨的寨脚开始设立第一道,显示“寨是家,家是寨”
,“一家来客,十家接待,百家屋转,宾主同欢”
。
“十二”
,又是苗族对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认知过程,
故有苗族礼俗歌(年节歌):“一年有十二月,一月有十二段,五月算一季,六月去半年;剩下一个月,这月拿过年;过节年才转,年过天才晴”
。
苗族为欢度这个不断重复的“年节”
,针对一年四季中二十四个季节的变化,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生活,文化娱乐,拟定过节的方式,确定过节的时间。
以“十二”
为最吉利的数字,通过“十二”
最大吉数的“年节”
活动和拦门酒等形式沟通寨与寨,村与村,家与家,人与人,主与客之间的亲切友好,团结和睦,亲如一家的好客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