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说,司马德文的着眼点,应该在于宗庙社稷方面,而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。
当初,他是没注意到这一点,还是有着某种侥幸心理呢?
上一次,刘大将军带剑进宫,司马德文碰巧外出,不在皇宫里。试设想一下,那一次,如果他也陪着皇兄,在皇宫里。看到当朝大丞相仗剑入朝,又作何感想呢?
或许,那时候,这司马德文也还有点血性,甚至也敢顶撞几句。只是,在刘大将军的利剑面前,这一切,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吧?
今上,司马德文,似乎是躲过了那一劫?
然而,这其中的祸福荣辱,又从何说起呢?
或许,也正是因为,由于没有当初的切身之痛,因此,继位之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,今上依然抱有侥幸心理,依然在做着美梦。
人心的可笑与可悲之处,大概也就在这儿吧?
没见到皇兄的窘态与难堪,今上就觉得,那只是别人的事情,轮不到自己头上。这样一来,这数百天的时间里,今上其实也没做出什么像点样子的事情来。唉,怎么说呢?有刘大将军为自己撑腰,今上似乎也就心满意足了。只是,刘大将军是刘大将军,今上是今上。这二者之间,其实还是有所区别的。
于是,这一次,跟随着刘大将军,我就现,刘大将军召见了今上。此前,我们都习惯于这样想,君臣之间,毕竟还是不同的。然而,这一次,我体会到了,要说不同,还真是不同!
而且,是整个儿反过来了。
君不再是君,臣不再是臣。
如果能够自由选择,那么,我愿意再到这皇宫里来吗?
不,不会的!
我,我到这儿来,只因为我是刘大将军的手下,我要奉命而行。
这尘世间的事情,就是这么波谲云诡,难以揣度:今上和他的皇兄,只因身在皇宫,结果就当上了皇帝。然而,他们兄弟俩,显而易见,都不具备君临天下的实力与能力。而司马宁呢,仅仅是由于旁系方面的原因,就只能靠边站了。于是,宁王子觉得,老天亏待了他。
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,又将如何呢?
或许,我的思路,跟司马宁也差不多。
嗯,也就是,大晋王朝从第二代开始,显而易见,就不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了。是啊,当初,如果司马炎还政于司马攸,以后的那些悲剧,或许都可以避免。
然而,太久远的事情,我却不愿想那么多了。
从今上的角度来看,其实,他也是可以励精图治一番的。现如今,他也快年近不惑了吧?那么,这么多的日子里,他都做了些什么呢?无论是文治方面,还是武功方面,都看不出什么吧?
那么好的一个机会,如果他能够摄政,那么,即便不是扭转乾坤,也不至于就像今天这么狼狈不堪吧?
或许,他是这样想的,反正,当时又不是我在位,皇兄的事情,我也不便于越俎代庖。只有皇位传给我之后,我再慢慢地打理,那也不迟吧?这种得过且过的心理,应该还是比较真实的吧?
因此,那十多年的时间,今上其实只是一个旁观者。对于朝政,他是无动于衷的。然而,当他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帝之时,却又现,这皇位,却有点像那烫手的山芋了。
怎么说呢,你虚度了光阴。这逝去的时光,也会反过来惩罚你的。说得直白一点儿,以目前今上的实力,又如何能够跟刘大将军相抗衡呢?
今上就算不想做一个傀儡,然而,由于他错过了太多,蹉跎了岁月,现如今,想要后悔,也是来不及的了。
刘大将军说他们“一蟹不如一蟹”
,虽说是刻薄了些。然而,从实际情况来看,还是颇为真实传神的。
从这个角度看,甚至,我都有点钦佩那孙复孙公子,毕竟,他还敢于亮出自己手中的长剑,还敢于采取行动。
而今上呢,且不说他身上带不带宝剑,就算给他一柄宝剑,只怕他也耍不了三招五式吧?
想来想去,尽管是非对错,一言难尽。然而,如果置身其中,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清醒的头脑,不懂得未雨绸缪,到时候,多半是会懊恼不已的。我作为刘大将军的一名随从,机缘凑巧,对朝野内外的是非成败,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和理解。
而这第二次步入皇宫,对于今上,也有一点了解了。此时此刻,我只是觉得,今上的表现,只怕未必能够让刘大将军满意。如果,我的猜测不算太离谱的话,那么……
只是,继位之后,他这一年多的表现,恐怕只能用“乏善可陈”
来形容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