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伯温缓步后退,离开了奉先殿。
老朱看着朱标的信件,内心还在纠结,只因为苏璟这三大产业论中的结论:
第二产业的展,决定了大明能否保持住当前的地位。
如今的大明虽然才刚建立不久,但却是天朝上国,周边小国与大明诺大的疆域相比,根本不值一提。
朱元璋这心里,大明就是最强的。
但按照苏璟的说法,大明的第二产业若是不能展起来,那大明便会渐渐的落后。
这是老朱所不能接受的。
事实上,历史也正是这么展的。
中国的落后,便是从明朝才真正开始,没有赶上世界潮流的进。
在明朝的中后期,社会思想上,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,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而没有被动摇。
对外探索上,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是为了拓展海外殖民地,而是为了炫耀所谓的国威,但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不济而销声匿迹。
历史走向上也出现了偏差,当西方的资本主义革命初步具备规模的时候,明朝被女真人覆灭。
军事上,明朝上位者把西方科技当成玩物,并不注重展。
经济上,因为封建社会体制的原因,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,科技含量和哲学成分不多。
当然,这些是老朱不清楚的,他只是对于苏璟的话语有种莫名的信任。
所以,这会刘伯温走了,朱元璋却依旧没有就此作罢的意思。
国子监。
一大群监丞、博士、典簿、典籍等学官全部被朱元璋召集汇聚到了一起。
他们一个个都相当的紧张,内心忐忑但又相当的兴奋。
陛下召集他们,肯定是有大事的。
这对于他们来说,那就是机会!
只不过,能让朱元璋一下机会将全部召集来的事情,肯定也被不会简单就是了。
很快,朱元璋的贴身大伴太监便手持圣旨来到了这里,一众国子监学官立刻跪下接旨。
“奉天承运。”
圣旨开始宣读,前面基本都是套话。
核心这些国子监学官那也是听得十分清楚,就是将让他们写观后感,至于是什么文章的观后感,很快就有人会一份份的放给他们。
这让一众国子监学官面面相觑,那是相当的疑惑。
读文章?
这算什么?
能在国子监任职的,那都是学识出众之人。
一篇文章而已,值得如此的兴师动众吗?
他们的内心疑惑,但也不敢表现出什么,只能领旨。
很快,便有人将誊抄好的文章放到了他们的手里,正是朱标那份书信的誊抄本,不过将其中朱标的言论摈除了,只剩下苏璟说过的话。
国子监内,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。
苏璟的三大产业论述,其实并不算很长,但其中论述的东西,却是让这些国子监学官们,一个个抓耳挠腮。
这是他们不曾看过的类型,也未曾接触过。
一众人偶有抬头,想要与身旁之人交流一番,但得到的只有摇头。
大家都不是很看的明白。
但这是朱元璋的要求,每个人都要写读后感,就算是不懂,也要想办法弄懂。
有些人已经站起身来,去寻找翻阅典籍了。
而有些人还在苦思冥想,想要从中得到一些东西。
若是苏璟在这,看到这场面,肯定得笑出声来。
自己不就是随便扯了点东西,至于这么样么。
朱元璋的大伴太监扫视了几眼,众人的状态都落在眼中,这才满意的离开。
汇报的时候,可不能之说一句圣旨传下去就算完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