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仅从银行抄取的财富,以及他们留在中洲,未能及时带走的财富就已经越了三十六亿大明通宝。
除此之外,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里,十二大家族垄断了国内经济,大国难财,前前后后攫取的财富约八十二亿大明通宝,相当于大明朝不吃不喝二十一年才能积蓄的财富。
这八十二亿财富,仅有不到2o%用于国家和后来的战事,其余都流进了他们的口袋。
正是因为太多钱流入了他们的口袋,这才导致国库空虚,李政不得不大量印钞,行各类债券来应对军费支出。
只可惜这查抄的三十六亿财富,大部分都是工厂、商铺和土地,只有少量现金。
这些工厂和商铺大部分被变卖,土地则是按照旧制,均分给了受灾的百姓。
工厂与商铺经过大半年的变卖,最后得到了约十二亿两的财富。
这些财富,大部分被用于兑回国债上。
与此同时,李樾之子的李陵率军平定南洋叛乱,血腥镇压大大小小七百二十四支民族独立军。
九月十五,李樾在十二支舰队的护航下,带着朱仲检前往南洋爪洼城。
十月初七,在抵达南海永乐群岛的时候,朱仲检因病驾崩,享年二十七岁。
由于朱伯潜只有朱仲检一个儿子,而朱仲检在被软禁期间没有生育儿女,所以当朱仲检驾崩后,朱伯潜这一脉便绝嗣了。
此外,明光宗朱怡镇的其余几個儿子,也基本在这动荡的十余年时间里相继起兵勤王而被平定,死的死,亡的亡。
除了三个公主,朱怡镇这一脉的男丁基本都绝嗣了。
按照《皇明祖训》“兄终弟及”
的规则,帝位立马从神宗嫡长朱怡镇这一脉,转移到了嫡次子信王朱怡鏦这一脉。
也就是说,北京的监国,信王朱伯沐成为了规则之下应该即位的皇帝。
十月初八,李楙通电世界各国,谴责李樾谋害永历皇帝朱仲检。
辰时四刻,朱伯沐也通电世界,表达了对永历皇帝的哀悼,同时追其庙号为思宗,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。
由于南洋和南洲的藩王基本都在过去被镇压,李樾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藩王拥立,而瀛洲的又是朱标一脉,拥立和叛臣无二异。
思想前后,李樾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。
十月三十日,朱伯沐在李楙等人劝进下即位称帝,同时通电世界各国,对过往帝制的弊端做了检讨。
帝制管理粗糙,不适应日益复杂而蓬勃的经济展。
帝制不是要被消灭,只是不被选择。
随后,朱伯沐开始承诺,自他以后开启虚君制,改明年为“大明三百九十六年”
,以此而后,不设年号。
虚君制下,皇帝拥有提议权和建议权,但没有决议权。
“政由殿阁,祭则寡人”
便是虚君制的主题。
这个主题,基本将皇帝摘除出“专制”
的头衔,百姓日后即便反专制,也反不到朱伯沐头上了。
殿阁主事者称辅,其次为次辅,再往下为七位阁臣。
至于曾经的六部,也将专精职责,进而改为十二部,以此适应更复杂的局势。
朝廷除了每年拨款二百万两大明通宝给天家,天家其余的事情都不需要由朝廷出资。
此外,曾经属于天家的许多产业,则是以股份制来交给朝廷管理,天家只领分红而不参与管理。
在虚君制下,大明皇帝彻底成为了一个吉祥物,这令许许多多的保皇派感到恐慌,也加剧了东西矛盾。
不过在东西矛盾爆前,为了拥有正统的口号,李樾于永历十五年冬月二十四日于爪洼城称帝,国号“大燕”
。
同日,李樾下令郑令尧修撰《明史》、《明代通史》等将大明朝盖棺论定的官方史书,并追谥自己的父亲李政为“燕太祖高皇帝”
。
其实按照始受封的说法,李樾应该追封李成梁为燕太祖。
但李樾自己也知道自家干的事情不光彩,所以选择李政来做始受封和始受命之人。
李樾的做法,无疑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大明三百九十七年二月初七,辅李楙通电世界……南下平叛!
(本章完)